中国大学生网
首页 关于我们 实用范文 毕业论文 高校新闻 社会实践 校园文学 祝福许愿 同学网 站内搜索 会员中心 会员申请
当前位置:  大学生网首页  >>  村官专栏  >>  四名“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我在北京当农民

四名“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我在北京当农民

来源☆作者: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12-07-04点击率:5833

在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的三山都市型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有4个年轻人特别引人注意——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在这里包了4个大棚,种了一些在当地农民看来稀奇古怪的植物——绿花纹、红花纹、黄花纹的西红柿,紫色的柿子椒,紫色的圣女果,紫色的花菜…… 

挑头干事的名叫蒋正超,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6级社工系毕业生。他皮肤黝黑,说话的时候喜欢蹲在地头;其中的一个女孩叫毛萌萌,是北京联合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家聊天时,她会很安静地在一旁拔草;肖连超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毕业生,在投资公司、黄金公司、证券公司都干过,其他几个人种地的时候,他在想着怎么拉到投资;李萌是其中看起来年纪最小的,1987年生人,湖北孝感学院毕业,小板凳不够坐,他就调皮地坐在手推车的翻斗上。 

蒋正超是甘肃人,年龄稍长,其他几人都是北京本地人,4人都是2010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蒋正超打算在北京当农民,或者更确切地说,要带着他们村里的农民从土地上赚更多钱。他和他的大学生村官伙伴种起了大棚特菜,要搞订单式种菜。 

一心想当农民的优等生 

蒋正超1983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不再当农民。但是,从上高中起,蒋正超就意识到,在这一点上,他与父母有观念上的冲突。 

“我对土地有种特别的感情,只有脚踏在土地上,才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这么多年,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消失过。”蒋正超说。 

也正因如此,2002年,蒋正超考上大学后,曾经放弃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回到老家务农、养羊。可是他还是拗不过父母,虽然做了两年农民,也干出了点儿名堂,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再次走进大学校园。2006年,蒋正超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提前录取。 

在北京读大学时,蒋正超除了校园之外,最常去的就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这些地方。“那时候在网上结交了一批喜欢植物的朋友,有大学生,有教授,还有种子站的农技人员”。 

每年放假回老家,蒋正超就采购些种子回甘肃老家试种,也从西北带一些青稞种子、豆种到北京试种。走在北京的大街上,“90%以上的苗木我差不多都认识”。 

2010年,蒋正超大学毕业,还是想回老家当农民,不过那时候他“有了牵绊”——女朋友是北京本地人。现在,蒋正超想来,还是觉得在北京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市场大,消费者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那一年,知道有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机会,蒋正超如愿以偿。那之后,他还结识了同年到村的大学生村官肖连超、李萌、毛萌萌。

4个村官一台戏 

“搞农业周期长、投资大、赚得少,北京本地人现在很少有愿意从事农口工作的,更不用说年轻人了。”蒋正超说。 

肖连超家在北京密云农村,村里也很少有人务农了,村里的土地流转到几个大户手中,但是没有年轻人,年轻人几乎没有干农活的了。 

2010年当村官后,4个人都在不同的村,干着不同的事,案头工作居多。2011年年底,4人凑在一起,商量着要折腾点儿事。“包个大棚种特菜吧。”蒋正超的提议,得到其他3人的响应。 

“干了3年村官,总得留下一些足迹吧,最起码有一天我们再回到这里,哪怕是看到一棵我们种下的树都是好的”。就这样,几个村官包下了4个大棚,今年3月就开始了种菜实践。5月有了收成,6月有了收入。 

其实,他们的想法远没有那么简单。4个大棚里,种了十多个品种,在蒋正超看来,他不急着做成多大规模,而是要多做实验。“别的农民关心的是收成的好坏,我们思考更多些。”对于他们几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通向职业化农民之路的实验。 

试图改变农民的固有观念 

“我们这几个大棚干成什么样子不重要,我希望让质疑我的那些人改变观念。”蒋正超说,他要改变的观念很简单,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当农民也不比在企业上班、当公务员赚得少,要让务农的人看到为什么他当农民就能比别人务农赚得多,他希望至少能把自己周围的农户先带动起来。 

蒋正超看准的是蔬菜的高端市场,选蔬菜品种的出发点是营养、美观。当周边干活的农民看着他们开着小汽车买回几袋贵得离谱儿的种子的时候,谁都不相信他们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以他们买的菜花为例,他们的菜花有紫色、绿色、黄色和宝塔菜花4个品种,一袋种子就是400元,一个大棚定植2000株,产量为2400斤,以5元一斤的价格往外发,全都售罄。 

不过,在4个村官看来,他们的菜花种得并不成功,因为几种菜花的成熟期没有调整到同一时间。按照计划,他们是想各种菜花搭配装箱,“那样效果更好”。 

今天的收获与蒋正超在大学的积累密不可分,否则他也不会知道这么多蔬菜品种以及从哪里可以买到,还有他请来的教授、技术员,都是“老相识”了。 

“我们没指望现在这个规模能赚什么钱,只要保本就可以了。”蒋正超说,他们的期望值不在赚钱多少。之前成熟的黄色西葫芦等菜品,他们有时都是免费送到一些单位食堂、京郊游客集中的大酒店,为的是产生影响力。 

“有影响力了,我们就有订单了,甚至可以做到客户需要这些菜品什么时候成熟,我们就让它们什么时间成熟。”这是蒋正超的理想经营模式。他说,到那时候,他拿到订单了,就可以让老百姓去种,形成产业规模。 

蒋正超还经常带一些新发现的小型农机具,在田间地头展示,村民一看这些有创意的小机械,也来了劲头。这些样品常常被人“借”走。 

“做农民也要有创意。”蒋正超哈哈一笑说,“市场上的恶意竞争等这些因素我改变不了,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带动一些农户,我们自己做成多大规模并不重要。” 

在这个4人团队中,蒋正超负责生产,李萌、肖连超跑销路,毛萌萌做会计。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4个人都会干农活。就连毛萌萌,一个柔弱的女生,都学会了给西红柿打杈、授粉等“技术活”。只不过不像当地的农村妇女,毛萌萌干农活时是全副武装防晒的,婚期临近的她,也害怕晒黑了。 

“头两个星期,我们几乎什么都不懂。”李萌说,除了蒋正超,他们都没有干过农活,不过两个星期之后,他们就都会了,但“要论效率,还是干不过地地道道的农民”。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萌说,如果现在不接着干下去,之前的辛苦就白白付出了。 

不过,3年村官任期还有1年就要结束了,这个4人团队里,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毛萌萌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肖连超也希望能有个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李萌还是有点犹疑,但是他说不愿意放弃这几个大棚;蒋正超是铁了心要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施,趟出一条职业化农民的路来。但是,女朋友是否支持,是他面临的最大难关。 

蒋正超现在除了在村里就是在地头,他在自己的大棚周边还种上了彩色花瓣的向日葵。他说,他设想的农民生活不是像他的父辈那样子的,而是真正的田园式的生活。 

“到今年年底看看是什么情况吧。”蒋正超说,从现在看来,情况还是乐观的,但是也感觉到仅凭他们几个的力量,很难做大做强,“年底如果运行良好,几个品种的实验都能成功,我们就注册一个公司”。 

事实上,也有个人或者青年创业类的基金管理组织来考察过他们的项目,但是很少有组织或者个人愿意把钱投给个人。肖连超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很清楚这些投资基金运作的方式和程序,注册公司的点子也是他提出的。 

蒋正超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有机会深造农业方面的学问,虽然他说自己“愿意回归农民身份”,但是,他还是想做一个不一样的农民。就在前两天,他们放在大棚外试种的一盆欧李,被人悄悄搬走了。“这是个好事,说明有农民开始对我们种的东西感兴趣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欢迎您欣赏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或很有用,请点击以上按钮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