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
首页 关于我们 实用范文 毕业论文 高校新闻 社会实践 校园文学 祝福许愿 同学网 站内搜索 会员中心 会员申请
当前位置:  大学生网首页  >>  高校快讯  >>  浴火腾飞的凤凰,全国百所高校学生四川地震灾区行之汶川

浴火腾飞的凤凰,全国百所高校学生四川地震灾区行之汶川

来源☆作者:冰儿发布时间:2011-05-12点击率:1421

前言:由共青团学校部、四川省重建部、团省委、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走进美好新家园”——全国百所高校学生四川地震灾区行活动于4月14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09所高校的125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兵分三路,分别赴北川、青川、汶川三地以大学生的视角对灾后重建进行深入了解报道。

原地起跳:在废墟中崛起的汶川

“汶川的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原地起立而是发展的起跳”,这是州委常委、县委书记青理东在参观大禹祭坛时对大学生记者说的话。在“5.12大地震中,汶川县道路垮塌深埋,交通中断,宏观震源映秀镇更是被夷为平地,县城成为立而未倒的废墟。然而汶川县“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地理解构使得在河谷地带建造房屋基本不可能,不过就是在这样艰巨的条件下,汶川县的城、乡、村却还是基本采取原址重建,并且将好的地段用于建造学校和社会公共设施。就这样汶川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中建起了自己美丽的新家园。

据悉,在广东省的援建下,汶川县按照“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高质有效、加快发展”的思路,以科学重建为主线,突出城乡住房、公共事业、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四个建设优先,全力以赴打好恢复重建的决战。

“走进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在汶川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也说明在灾后重建中曾经山河破碎的震中汶川正在实现精彩蜕变,汶川已从地震灾难的悲壮中生长出希望,走向豪迈”, 汶川县县委副书记龚明自豪地说。

大力发展旅游业:经济快速恢复振兴

震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重点。在灾后重建中,汶川主要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按照“稳一、转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灾后重建的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三高农业、三新工业、三精旅游。

据龚书记介绍,汶川县虽幅员辽阔但实际可用面积小,一产业发展潜力不足,因此要着力稳定一产业的发展;二产业是汶川县的主导和支柱产业,但要借灾后重建着力转变二产业的体制;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旅游统筹来实现品牌价值。

而在这三个产业中,汶川灾后重建又重点在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旅游业。据了解,汶川县旅游资源丰富,刚刚结束的中国四川国际旅游节就是在汶川县水磨镇举办的。对于发展旅游业,在灾后重建的初期就早有规划。著名的中滩堡大道两侧的房屋就以“家家有商铺,家家搞旅游”的口号发展旅游业为指导而规划建造的。据悉,中滩堡大道的一侧已与著名的“一米阳光”签约,由“一米阳光”来规划推广中滩堡的旅游业发展。而大禹祭坛、绵虒镇的三官庙村、锅庄广场、西羌民族文化街以及水磨镇等都是很好的旅游地方,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使得汶川在发展旅游业上极具优势。

在水磨镇中,宋祥丽的百年“宋家大院”经营的“川江渔府”更是借着其家人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合照的“金字招牌”而一路走红,名扬在外,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而在水磨镇上有这类“金字招牌”的店铺还很多,很多外地旅客也正是冲着这个去的,可见汶川县发展旅游业前景可观。

地震前,汶川县人民主要以山地种植、务工等为生,而震后汶川县则注重“授人以渔”,实施“就地就近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以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民变老板、农民变股民”。

目前,汶川县已基本建成阿坝州新型工业集中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实验区、羌禹文化生态集中体验区,汶川的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与振兴。

居民笑逐颜开、生活蒸蒸日上:民生事业跨步发展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在这四最的背后还有一最就是“ 最差的是政府办公楼和干部住房”,龚明书记笑说。据他介绍在灾后重建中汶川县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优先,把最安全、最宽敞的地方留作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的建设。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相继建成,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全域覆盖城乡。

针对汶川县的民生事业建设,青书记说道:“现在百姓吃得起饭、看得起病、孩子上得起学。”据他介绍,灾后汶川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人民自愿、镇府扶持”的原则,帮助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每人自己出资20元,镇府出资80元,每年每人可报销医疗费用的上线为20000元。而针对无地(全县约为2200人)人士则可实施“农专非”政策:由村民自己出资一部分钱加上镇府补贴,农民则可享受城镇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针对因灾致残失去劳动力且无地的“双无”人员,镇府和村民各出一半的钱,村民即可享受社会养老保险金。

在灾后重建民生事业的建设中,汶川县既要确保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又要确保其过上好日子。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70元,同比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同比增长21.9%。这也是灾后走进汶川,看到的都是笑脸和最满意的是群众的原因。

阿坝师专九月一日回家了:灾后教育逐步完善

在汶川县水磨镇正在施工的一栋大楼上赫然挂着“阿坝师专灾后重建:九月一日回家了”的标语,据了解这是正在实施灾后重建的阿坝师专,也是汶川县的最高学府。

据阿坝师专学生工作部部长吕晓南老师介绍,由于“5.12特大地震的影响,阿坝师专原址复课基本不可能。因此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将转移学生在成都市郫县古城镇,靠租用场地的方式实施“异地复课”。

“但是我们心里还是记挂着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虽然它曾遭受重创,虽然它曾满目疮痍,但在我们心中它永远那么美丽”,吕老师满腹感慨地说。她还透露说,他们会经常回到汶川看看他们的新学校修建进程,“在看到‘九月一日回家了’这个横幅的时候我们也都被感动了,感觉像在外漂泊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感谢党和镇府对我们的关怀,也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

灾后的汶川第一小学、汶川中学、汶川八一小学等学校都相继完成了灾后重建,重建后的学校不仅校园更美丽、教室更宽敞了,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也都逐步完备了,校园内的学习氛围也更加浓烈了。汶川一中高二的陈晓培表示:“灾后同学们的精神风貌不同了,大家更多地懂得了思考和努力学习。”

来自汶川人民的问候:扎西德勒、纳吉纳禄

汶川县是全国羌民族集中聚居地,是国家羌族生态文化体验区,其中羌族占40%、藏族占20%、回族占1.3%,汉族占38.7%。灾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对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一切灾区人民牢记在心,灾后重建中他们围绕“学唱树促推”主题,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深化发展”活动,用感恩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营造“用加法去爱、用减法去怨、用乘法去感恩”的社会氛围。

对于到来的全国百所高校的学生们,他们感恩至极。在走进汶川第一小学时,该小学的孩子们为远方到来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并在当天与他们的联谊晚会上,手举“欢迎大学生哥哥姐姐”“感谢大学生哥哥姐姐”等字样的牌子来表示他们对这些关爱他们的人最诚挚的感谢。来自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还以手语节目《国家》表达了他们的感恩;阿坝师专的尔金旦真一曲《多谢了》也用最朴实的语言唱出了对祖国和对全国人民的感恩。来自汶川第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蒋珂鑫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赶紧考上大学和哥哥姐姐一样去灾区采访”。

灾区人民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扎西德勒”“纳吉纳禄”这是来自汶川县人民最淳朴的感恩之语。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欢迎您欣赏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或很有用,请点击以上按钮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