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
首页 关于我们 实用范文 毕业论文 高校新闻 社会实践 校园文学 祝福许愿 同学网 站内搜索 会员中心 会员申请
当前位置:  大学生网首页  >>  实践掠影  >>  青春践行“家乡梦”——大山里的浙大学子回乡社会实践侧记

青春践行“家乡梦”——大山里的浙大学子回乡社会实践侧记

来源☆作者:浙江大学 文/金睆 图/李雪梅发布时间:2014-08-03点击率:1977


青春践行“家乡梦”——大山里的浙大学子回乡社会实践侧记

王雪立,黝黑的皮肤,个子不高,干练的脸上架着一副板材眼镜,笑起来会腼腆地低下头,时不时地摸一下鼻子,扶一下眼镜。

他走在从镇上回家的路上,遇见许多正在田间劳作的乡亲们,都会大老远地跟他们打招呼,他一直用他腼腆的笑容回应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提起雪立,镇上知道雪立的人都会露出骄傲的神情,“雪立读书厉害得很!会读书得很!考了个好大学!”等等。仿佛雪立是这个镇里的骄傲,是这里所有正在读书孩子心中的风云学长。雪立是贵州湄潭西河镇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子,他于2013年从“求是”高中考上浙江大学。

今年7月中旬,王雪立随浙江大学赴贵州湄潭万马学校社会实践团来到自己就读的中学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实践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当他走进熟悉的教室,听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他激动不已,早就准备好的开场白,被自己“语无伦次”的话语代替,看着学弟学妹们充满期待的纯真眼神,他思绪万千……

大山里的浙大学子回乡社会实践侧记

没有任何污染,远离城市的喧嚣。这就是从西河镇到万马学校沿途中美丽的风景,是雪立常年走过的山路旁的风景。不可避免的是,风景优美好似仙境的地方总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坑洼的路面阻塞的是交通,网络的缺失阻塞的是资讯。和所有落后的地区一样相对闭塞的还有教育。

万马学校是王雪立的初中,从这里到西河镇上需要步行一个半小时,从万马学校到雪立位于马路边的家需要步行二十分钟。这里没有崭新的校舍,没有城里孩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塑料的操场,更没有伙食丰富的食堂和条件优越的寝室。有的只是有些许老化的黑板,有些摇晃的木制桌椅,有些生锈的床铺,还有一群质朴的孩子。

万马成绩好的孩子都以考上"求是"高中为目标,“求高”是湄潭地区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可是从万马学校考到“求高”的学生比例很小,因为缺乏师资,缺乏物资,缺乏教学条件,万马就像一所被孤立在山间的校舍一般,只有成绩拔尖的学生才有机会去求高读书。王雪立就是从万马考到“求高”的学生。

雪立说“我从小就有想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初中时的雪立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给自己和父母做一顿简单的早餐,吃完早餐后就匆匆地走去学校,到达学校时天才微亮,拿起书本安安静静地伴着清晨鸟儿的吟唱静静地复习着昨日老师复习的内容。“我初中时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人”雪立笑笑说到。每日如一地早起晨读似乎已成为雪立的习惯,不觉劳累也不辞辛苦,抓住一点点学习的时间去巩固知识。

每日晨读也有过有趣的小差曲,有一次雪立早晨六点准时到校,刚坐在凳子上就被奇怪的声音下了一跳,转头看去是班上一个同学趴在桌子上睡觉打鼾,后来那个同学说他是昨晚出去玩得太晚,没敢回家,于是索性在教室睡了。那个有趣的清晨一直停留在雪立的记忆中,同是清晨,但一个在酣睡另一个却在刻苦读书,如此强烈的对比,不论是谁也许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吧。

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雪立平日也要帮家里干活,割猪草、除杂草,放牛,喂猪这些活儿是他每日除学习之外的第二工作。雪立不喜欢做农活,每一个孩子都不会喜欢做农活,但是为了生计,农村的孩子又不得不早早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

割猪草是一个辛苦的活儿,雪立说“有一次我在割猪草的时候哭了,我舍弃每天学习的大把时间来割猪草,但成效可能只是家里的猪长肥了一圈,而这多长的肉可能只能多卖十块钱,难道我大量的时间只值十块钱?”雪立站在田埂间默默地流泪,默默地下定决心,自己要通过学习,考出大山。

大山里的浙大学子回乡社会实践侧记

相比来说,雪立认为读书是一项投入一分就可以收获一分的工作,当你花时间弄懂了一道题,就弄懂了一个知识点,考试时就多一分。雪立在苦难中得到了磨砺,就像涅槃的凤凰一般在火中重生,不抱怨环境的恶劣,不理会旁人的眼光,只是坚定地坚定地要考出去。也就是如此信念让他对题海战术毫不厌倦反而充满感激,攻克一道道难题让他有了攀上一座座高峰般的成就感。在登山界有一句话“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对于雪立来说也类似,为什么要做题,因为题就在那里。

现在,雪立已经是一名全国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他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通过努力,走出大山,实现更大的人生抱负。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赴贵州湄潭万马学校的社会实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山村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希望用自己的故事,促动山村里的读书娃,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希望把自己在大学里的收获,分享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我们的实践活动只有十来天,我们不可能教给他们太多的知识,但是我希望带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希望,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目标。”

通常来说,从农村考到大城市的孩子都想就在大城市继续学习就业,但是雪立却坚定地说“研究生毕业后,我一定要回贵州工作。”雪立认为读书不仅仅改变了命运,更加改变了观念和想法,特别是对功利的看法。他所关注的不再是读书是否可以找一个好工作,是否可以赚很多钱,他现在更在乎的是是否可以学以致用,是否可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回到坐满学弟学妹的昏暗教室,雪立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奉献。”雪立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永存感激之情,他从贵州的山村走出去,待学成归来,他立志一定要建设更好的贵州。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欢迎您欣赏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或很有用,请点击以上按钮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吧!